每周,俞师傅都会抽出一天时间来到居委,为居民进行矛盾纠纷调解。他与块长结对子,块里有什么需要沟通协调的事,他总会挺身而出,对独居老人的饮食起居,他也㊣常放在心上。走在小区里,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“老俞”。他常说:“邻里的事,就是要多了解、多沟通。”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和投入,让老俞在楼道和块里声名远扬。
他对法治的忠实崇尚、坚定捍卫,也在潜移默化间带动居民们形成了自觉守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。“法治楼”这个名字,是256号全体居民信仰法治、厉行法治的生动注脚。
加梯项目的成功实施,是“法治楼”创建过程中的一大亮点,也是居民们共同努力的结晶。在此过程中,以俞师傅为首的加梯三人小组,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加梯初期,楼道门的开设方向是居民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。为了尽量减少对一楼采光的影响,最初的设计方案里楼道门面朝北开。然而,这样的设计却让楼道门直面主干道,无法增加坡道,导致楼内的老年居民进出颇为不便。面对这个难题,加梯三人小组并没有选择忽视或逃避,而是积极听取居民意见建议,与施工方、一楼居民反复讨论商议。最终,在一楼居民的理解支持下,在电梯间侧面同时开了一扇带㊣坡道朝东的门,找到了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。
除了楼道门,加梯过程中的费用收支也是居民们关注的焦点。为确保用款的公开透明,加梯三人小组对每一笔收入、支出都进行了清晰记录,并及时张贴在楼道内,让所有居民都能第一时间知道钱花在了哪里。
正是秉承这种民主协商、透明公开的法治原则,加梯工程虽有波折,但最终成功落地,在今年5月底完成验收,正式启用。
加梯成功后,老俞还为其他楼道的居民普及加梯流程、解答疑问。如今,256号旁边两个楼道的加梯项目也已破土动工,法治精神在✅楼道间传递开来。
经✅过加梯,楼道居民们彼此熟稔了起来,对楼道也有了更多感情。于是,楼道美化项目被楼组长提上了议事日程。
美化㊣须紧扣“法治”二字,大家集思㊣广益,共同打造了“典藏角”,“典”取自“民法典”之“典”。大家精心挑选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条款,创新性地采用了文字+手绘小图的形式,让原本单调的墙面变得生动有趣。现在,居民走过这里时,都会不自觉停下脚步。
除“典藏角”外,楼道中还增设了一个小小的书架,大家亲切地给它取名为“256悦读角”,这里是居民们分享、交流、阅读的温馨角落。法治文化已经成了楼道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
在“法治楼”创建过程中,居民们充分利用楼组“智议会”议事平台,不仅关注楼道内的事务处理,还积极参与楼道外的社区治理。
小区西块的非机动车停车棚恰好位于256号前,附近居民的电动自行车多停放在此。今年4月,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启动后苏菲装修公司,“法治楼”的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宣传、整治。在此期间,他们屡次听到了居民想进入车棚集中充电,却苦于没有空位只得作罢的心声。
于是,“法治楼”的骨✅干志愿者们自发行动,主动收集信息、实地考察、议事讨论,整理出停车棚充电位不足㊣的可能原因和针对性改进方案,并通过社区通“人民信箱”向小区“三驾马车”提出了这✅一治㊣理议题。“智议会”议事平台让“法治楼”的居民们跳出楼组小天地、着眼社区大环境,起到了良好表率作用,让居民自治之花✅开遍整个小区。
回望“法治楼”的创✅建历㊣程,从加梯项目落地,到楼道美化,再到居民议事;从俞师傅一㊣个人作榜样示范,到加梯三人小组民主协商,再到整个楼组群策群力,“法治楼”的成功不是一夕之㊣功,而是大家日积月累的努力。